廣告人的同理心、洞察力與創造力才是創意與設計的真正本質。廣告系於上週114年3月24日至28日舉辦第三屆AD plus Week,以「AI CANNOT DO」為主題展開為期一週的系列演講。
首先以先勢博報堂李宜庭副總監的「那些AI做不到的人、事、物」主題演講拉開序幕。李副總監先請同學分享平常都請AI做什麼事情,並分享AI目前於業界的運用情形,最後李副總監建議大家以人為核心去思考,而不只是以產品為核心,從生活中全方面觀察溝通,並思考還有甚麼是我們可以做的,才可以達成全方位視角的捕捉。
第二場演講邀請到「只要有人社群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社群顧問」陳思傑執行長,與同學分享「在岔路尋找創意的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為主題的社群行銷演講,內容包括在消費者預期外的路徑上,用預期外的方式溝通想傳遞的訊息。陳執行長以自身公司為 foodpanda 製作一系列呼應選舉時事借勢行銷的廣告企劃為例,該企劃案深入分析及討論不同線上或實體的企劃能夠產生什麼效果、帶來什麼社群上的影響並創造話題。此外,亦談及新歌《堅持》影片構想概念相同的廣告企劃,讓觀眾能夠參與其中了解到「堅持」是多麼不容易,並讓成功堅持到最後的觀眾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及收穫。最終談及當前 AI 在社群行銷的應用,結合 Social Listening 用爬蟲取得社群輿情關鍵字分析 4 步驟並建立指標計算,萃取出有意思的分類真實故事。
第三場講座中,利眾公關副總經理游孟恆以「公關人的第六感:精準洞察發掘潛在溝通機會」為題,分享臺灣傳播環境朝向「分眾」社群化及短影音化的發展趨勢。講座中游孟恆詳細分享利眾公關操作的兩個成功公關案例。首先是中華航空哩程案例中,透過積極建立哩程點數生態圈,以提升華航會員忠誠度。另一案例則是三星AI美學家電,說明如何透過AI加上美學訴求強化品牌差異化,並整合產品線打造智慧家電生態系。該案成功擴大媒體曝光,運用意見領袖跨域溝通,並採「先固粉,再圈粉」策略,從品牌鐵粉出發擴大家電用品粉絲群,擴展市場影響力。在這兩大案例中的議題操作方式包括監測聲量與好感度、分析情緒趨勢、建立文字雲,並透過策略經營管理社群意見領袖(KOL),甚至對臉書私密社團進行爬蟲與人工精準海巡,以確保品牌形象與聲量的最佳化。這些案例都無疑展現了AI時代下公關專業的價值,公關人仍需具備精準洞察與創意策略,確保品牌聲量與市場優勢。
第四場講座由蘋果新聞網數位視覺美術主任王俊博帶來「當AI讓設計變得太簡單?是創意還是枷鎖?」主題專講。從創意設計人的領域來分享AI讓以往的專業動畫師、設計師的工作產生甚麼樣的變化。王俊博首先帶著大家綜覽了目前最常被使用的AI生成式圖像的軟體,了解生成式AI如何加速創作。以蘋果動新聞來說,以往一張示意圖需要動畫師、設計師,現在編輯可以直接做了,平均只要1到1.5分鐘就可完成一張示意圖。王俊博表示AI正在顛覆設計產業,但設計的本質是需要經驗判斷方向、需要審美觀的。當AI工具讓設計變得更快、更簡單,人人都可以當動畫師嗎?我們迎來的是創意的解放,抑或是陷入免費模板化的枷鎖?需要大家好好的思考。
系列演講的最終場,邀請到麟數據科技公司營運長徐靖詠來談「AI賦能行銷學-數據公司怎麼玩行銷?」,以及陽獅集團媒體整合行銷副總監孫昱涵及策略企劃經理簡銘奇共同分享「2025 品牌趨勢觀點- 從CMO的角度看AI」。徐靖詠營運長她分享了與知名美妝集團客戶合作案例,麟數據公司利用發票數據與品牌的會員數據進行去識別化的數據比對,再結合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分類標籤化,深入認識顧客輪廓。陽獅集團孫昱涵副總監與簡銘奇經理則從品牌角度探討數位行銷的挑戰,強調「如果不持續傳遞價值,就正在流失核心消費者」。他們以星巴克更換高層的反例對比臺灣五十嵐持續堅持自我的成功,說明品牌初心的重要性。兩位講者深入分析AI浪潮下的四大品牌關鍵趨勢:首先是「Trust」,在深偽與深疑並存的時代,品牌需專注成為「不需質疑」的安心品牌;其次是「Brand Purpose」,企業必須時刻意識到品牌存在的意義;第三是「Humanly」,面對AI的絕對理性,內容經營必須升級;最後是「Digital Twins」,透過門市人流、等待時間數據建立完整的營運現況數據分身,優化實際服務。
第三屆廣告週活動,每天安排與主題相關的專題演講,希望能達到廣告週籌辦的宗旨,為所有對廣告領域有興趣的同學提供加值,同步了解業界的脈動,在邁入職場前都能收穫滿滿。